当前位置: 主页 > 上师法语 >

上师法语之十四

1.佛为什么叫佛?佛就是因为他一直保持着,他不会跟着任何分别、差别去动的。当然,佛成佛也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,佛也不是说一下就成了佛的,他也是经过一个绵密保护、绵密觉照的过程。.
2. 你只要一妄动,跟着这些色相、声音、念头一动,前念迷,后念觉,马上觉醒,就要转,要力断,一个字“断”,或者是“空”,或者是“转”。持咒、念佛就是仰仗佛菩萨的佛力、愿力加被,帮助你迅速地“断”,帮助你迅速地“转”。久而久之,你就形成了习惯,自然就能功夫成片。
3. 《金刚经》说了: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”应对万事万物,应对万缘,应对万相,无所住。就是不粘它们,不跟着它们跑,不起分别,不理睬。“而生其心”,生什么心呀?生这个灵灵明明、不动不摇的圆觉妙心,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。他说的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这个心是指我们的本心、灵明真心,不是虚妄的我,如同佛一样的心,就是佛心、佛性。所以讲心、佛、众生三无差别。心、佛、众生三无差别说的心就是指我们的佛性,六祖大师说的“自性”。
4.看见就看见了,听见就听见了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,不就行了?!你的心不在这些相上面,你就活了,你就是个真人哪,你当下即佛呀,你就不会跟着这些秉性动的。
5.恨怒怨恼烦,都是因为你停留在这些相上面,看见什么去分辨,去分别,听见什么去分辨,去分别,还津津乐道。
6.你坐那个地方在听,你还是在想,想什么不怕,关键是怕你跟着它跑。所以,你脑子里面有什么念头,有什么想法,冒出多少想法,就像你在街上往前面走,你办急事,可能你没有时间去理睬。你不用理它,所以修行要迫切。朝闻道,夕死可已。你要迫切的!你不能什么懒懒散散,想到我好多念头呀,哎呀,我怎么办哪?跟着跑了。你不要跟着色声香味触法动,以前不明白,现在明白了,把这些心要看着它。
7.我们这个躯壳只是一个载体。但是这个躯壳也很重要,为什么呢?因为你要用这个躯壳去做一些事情的,做什么事情呀?不是做坏事的,诸恶莫做,众善奉行!你们要敬畏因果的,你们要相信因果的。因地不正,果遭迂曲。用这个身体,是做善事的,做功德事,做佛事的,一切好事都要去做。那么呢,如何才能一切好事都要去做?你一定要把你的本性给找到。
8. 大海、天空都是包容一切,寂然不动的,它们是空无所住,空无所粘。它包容一切相,但是它不住在这些相上面。正是因为它不住在这些相上面,所以才能包容万物。你包容万物的时候,起分别,起差别,好恶,是非,患得患失,爱、憎,这样取舍、那样取舍,那叫包容吗?
9. 所以你看到什么,吃的、喝的、穿的、用的,这些五欲:财色名食睡,你都能够这样的话,不好也不坏,得之不喜,失之不忧,平平淡淡,淡淡平平,没有这样的贪嗔痴,没有这样的恨怒烦,饥来吃饭困来眠,饿了我就吃饭,我不去想七想八,困了我就睡觉,我也不会想七想八,那就好!
10. 《心经》言简意赅,是般若的精华,其实就是讲了一句“一切无所得”。一切都不可得啊!你看“无色声香味触法,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”,为什么呢?因为这些都是虚妄不实的,都是因缘的假合,唯有一个是真实的,就是这个一真法界,佛性真如,我们的妙明真心,我们的圆觉妙心,我们的本来面目。心佛众生三无差别,千佛万佛共一体,不生不灭,不动不摇,亘古长存,永恒不坏。因为我们这个本来面目,是一切呀,是一切佛,一切佛法的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