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修不修德,是不是在真正地学佛,是不是在朝着佛菩萨所具足的一切美德靠近,那就看你是如何对待别人的习气,你以什么样的德行去对待别人的各种习气、秉性、毛病、欲望,这就是悲心!这就是修德!注意了,你以什么样的德行去对待、去看待、去包容别人的习气、秉性、毛病、欲望,而不是你以什么样的秉性、习气去对待别人的习气、秉性、欲望。 2. 所以一个人学佛,他的标准要不断地提升。你做人的标准、行善的标准要不断地改进,你要越来越好。你对别人要越来越好,你对你的长辈、你的同伴、兄弟朋友、亲戚眷属、晚辈,还有街坊邻居、同事同仁,你对他们这个不好,那个不满意,这个怨恨,你能对更广泛的众生好吗?绝对是不会的!那你学佛,学佛会学成什么样的,学佛得成佛做佛,要不断地像佛菩萨具足的一切美德靠近再靠近,那么呢,你学佛才是真正地学佛,念佛才是真正地念佛。 3. 你每天念佛是念什么?你每天念是在不断地提醒、不断地提醒、不断地提醒自己,我要学习佛的德行,我要具备佛的美德,我要成全、完善我的一切美德。那么,利益众生、救度众生是什么?也是在我完善自己的同时,成就自己的同时,体谅别人,体谅众生,理解众生,包容众生。 4. 悲心的基础就是孝悌忠信礼义,不是要求别人孝悌忠信礼义,而是要求你自己。你把你自己做好,因为你的标准比别人高,你我都是同道、同修,在一起修行,你也是要求你自己,不要要求别人。任何一个修行的人都必须得这样,我要求我自己做好,他要求他自己做好,你要求你自己做好,这不就成了吗?你去要求他,他去要求我,我去要求你,那就乱了套,那不是佛菩萨的慈悲本怀、平等本怀。不是平等的心,那是争斗心,那是人我是非,这是很多念佛学佛的人的大毛病,致命的毛病!你不要这样。 5. 我们先要做一个倾听者,倾听我们周围人的喜怒哀乐。你不要厌烦他,你不要觉得他们很俗,觉得他们很不好、丑陋,你只喜欢听好的。他说得好,做得好,我们随喜赞叹,做得不好,我们充分理解,悲悯。他们不好,佛菩萨并没有因为他们的不好就嫌弃他们、厌恶他们、抛弃他们的,是不是?佛菩萨都没有这样去做,你们能这样去做吗? |